北台灣民眾購屋,總價1500萬以下為市場主流 |
2014/08/21 15:19 MoneyDJ新聞 2014-08-21 15:19:46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
購屋總價向來為民眾買房的首要抉擇,台灣房屋智庫根據實價資訊統計,北台灣總價1,500萬以下、1,501萬~2,000萬以及2,001萬以上,其今(103)年第2季與上一季及去年同期的價量變化,結果發現,第2季總價1,500萬以下交易占比,台北市季增5.9個百分點,桃園季增2.4個百分點;與去年同期相較,台北市成長3.1個百分點、桃園成長1.3個百分點;至於從上半年交易總價1,500萬元以下之占比來看,台北市有5成、新北市7成5及桃園9成,顯見其為整體北台灣的市場交易主流。
台灣房屋智庫經理江怡慧表示,一直以來,北台灣因房價節節高升,總價1,500萬以下產品成為首購與小資族的購屋總價主流。從營建署公布第2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中,平均成交總價1,041萬元,季增8%,年增14%,平均成交單價每坪25.6萬元,較上季與去年同季分別增加4%、5%。本季平均議價空間為12%,與上季(12%)與去年同季(11%)相近。顯示在購屋單價不斷上升而議價空間又持平未增加的情況下,將使購屋成本增加,中低總價的產品亦將繼續引領房市主流。
至於新北市部分,第2季總價1,500萬以下交易,季減3.1個百分點,年減3.9個百分點。總價超過2,000萬以上的交易則變多,季增3.5個百分點,年增3.4個百分點。優美地產企研室召集人葉立敏表示,雖新北市今年1,500萬以下不論季變化或年變化都呈現小幅下修,但1,500萬以下交易占比,第1季有7成8、第2季有7成5,因此,中低總價仍是新北市的熱門總價帶。
至於新北市總價2,000萬以上呈現正向成長,季成長3.5個百分點、年成長3.4個百分點,主要原因有二,一是北市換屋族為「以小換大」願意跨縣移民,二是新北區內的新成屋量體多,以重劃區來說,新莊副都心及淡水新市鎮,因新成屋房價相對高,且規劃大坪數的產品較多,因此增加2,001萬以上的交易占比。
進一步觀察台北市1,500萬元以下第2季房價季變化及年變化皆呈現負向成長,葉立敏分析,房價整體變化在1成以內都算合理盤整,目前台北市第2季總價1,500萬以下,以蛋白區為主要成交區域,顯見在政府打房下,雖小資或首購族倖免,但是會更期待房價下修,因此蛋白區房價出現盤整現象。
另外,總價1,500萬以下交易占桃園整體交易約9成,其第2季房價年成長9.5個百分點。江怡慧分析,根據內政部營建署公布今年第1季家庭每月可支配所得中,有31.81%用來支付房屋貸款,顯見房貸支出占家庭開銷之大,因此在桃園自住族群以總價1,500萬以下為主,且以北台灣生活圈概念,桃園可以選擇相對新且相對大的產品,因此也提升總價1,500萬以下、103年第2季平均房價年成長9.5個百分點,更凸顯小資民眾購屋能力本來就有限,當負擔變重且購屋能力未能提升的情形下,只能壓縮購買的坪數,並使北台灣房型將趨向「小鴿宅」與「大豪宅」的兩極化現象。 |
|
資訊來源 |
相關站台:1,2,3,4,5 |
|